如何開啟科學的健康生活模式 四名中醫免費開講壇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就是貧血,會疲乏、頭暈,臉色蒼白。老百姓對貧血有種誤解,覺得吃點補藥就行,沒什麼大不了。劉鬆山認為,但醫生最清楚,像血液病、腫瘤這些重大疾病,早期或許就有貧血,不仔細找原因會延誤治療。有了貧血可不能圖省事,隨便找個診所醫生吃點補氣血的中藥就完事了。需要反復檢查、持續追蹤尋找貧血揹後的疾病,陰莖增大增長。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衛”。劉鬆山表示,白細胞數升高最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伴有中性粒細胞升高就更明確了。而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升高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普通的感染有: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筦炎,以及皮膚、腸道、泌尿道等處的感染。外傷、應激、激素治療後白細胞會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0×10"9/升,否則得警惕白血病這類血液腫瘤。
白細胞數減少可能與風濕免疫性疾病、淋巴細胞數持續升高或結核病有關,而嗜痠性粒細胞升高要攷慮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當然,白細胞數的極端異常也是血液病的表現。
“醫院始終關注民生、關注大眾健康,在這一宗旨下,希望通過這樣的純公益性健康講壇方式,讓百姓能夠科學地防病治病,了解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識以糾正人們多年存在的認識誤區。從臨床與實踐、中醫與養生等多個方面進行引導、少走彎路!”劉鬆山表示,論壇每期將以案例方式展開予以分析講解。
血常規裡的網織紅細胞數,與骨髓造血功能有關,血液科醫生很看重。如果降低了說明骨髓造血能力在下降。腫瘤化療後、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衰竭時,網織紅細胞會降低。而它明顯升高時,可能有溶血或者失血。
糾正認識誤區 讓百姓少走彎路
據劉鬆山介紹,中醫發展也要與時俱進,現代中醫早已進入規範的西醫診療與傳統中醫診療模式相結合的模式,在發展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是新時代中醫創新發展之路。單純的中醫治療與單純的西醫治療面臨很多臨床實踐的難題,走中西醫結合之路更符合中國醫學和世界醫學發展的方向。本次講壇的開講,符合國傢將中醫發展融入臨床醫學科學發展、關心民生關心百姓健康的總體思路。劉鬆山相信,隨著百姓健康意識的提高、科學防病治病觀唸的改變,全民健康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據了解,《鬆山醫學講壇》主要講述老百姓不知道的、應該知道的醫學知識。講壇計劃半月舉行一次、每月兩次,時間定於周六上午10:00,每月講座題目將提前1月對外公佈,講壇內容以劉鬆山醫生日常疾病診療中的所見、所聞、所思為主,講述其從醫數十年的心得和經歷,涉及醫療、健康、養生、中醫、臨床以及醫患等各個方面,針對醫療實踐和群眾切身關心的話題予以展開,彰化徵信社。《鬆山醫學講壇》第二期內容為:“吃得好、補得好、你是糾正不了貧血的”﹔第三期內容:“裝修與環境有毒物質對身體的重大影響”﹔第四期內容:“藥酒大滋大補,卻不知久喝的傷害更大”。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流鼻血、沒胃口、發燒、頭暈乏力……這些平常小症狀,到底是普通感冒引起,還是暗含棘手的重大疾病呢?”講壇上,劉鬆山表示,為查病因真相,醫生看病時往往要查血常規,血液中的白細胞(白)、血小板(小)、紅細胞(紅)三類指標的變化,就是人體疾病與健康的密碼。身體組織器官有了異常,“白小紅”幾個指標會有質和量的變化。所以,可不要小看這簡單、便宜的檢查。學會讀血常規,在身體還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就可能及早發現問題。
劉鬆山表示,當“白小紅”的一項或者多項出現異常時,也不排除受外界乾擾或者生理性波動出現的檢驗誤差。有了異常後進行定期的追蹤復查很重要,要是再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出血這些情況更要特別重視。當“白小紅”持續、異常升高或降低時,建議盡早去醫院就診。
學會讀血常規 就可能及早發現問題
人民網成都12月8日電 (王波)今日,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省中醫院傾力打造的一款健康大餐《鬆山醫學講壇》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四省撥尖中醫師(原四省名中醫)、血液科主任劉鬆山親自主講,面向全社會廣大市民舉行免費的公益性係列講座,第一期的題目為“如何認識帶有‘↑、↓’箭頭的驗血指標”。
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 常與貧血有關
血紅蛋白高於160克/升很少見,常與應激、高原生活有關,或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血小板參與人體凝血與止血,低於100×10"9/升稱為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會皮膚瘀青、牙齦出血,瘦小臉,重度減少時有大出血風險。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腫瘤放化療後、脾功能亢進、慢性肝病,都可見到血小板減少。如果持續高於600×10"9/升不下降,要小心腫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頁:
[1]